当前位置:首页 > 基层动态
西安市新城区法院:“1+3+5”机制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
2022-12-02 13:51:04 本文来源:新城法院

    “我们社区很和谐的,没有什么矛盾纠纷,如果有,法官工作室就给解决了,根本不用出社区。”西安市新城区太华路辖区含元殿社区的王大爷说道。像王大爷口中这种把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解决在家门口的现象,已经是太华路区域的一道靓丽“枫”景,而这一切都得益于新城区法院太华路法庭推行的“1+3+5”工作机制。

一个核心,校准政治建院新航向

“要在公正、高效司法、一心为民服务的审判工作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每一次服务当事人的行动,对每一个案件的公正审理,对每一起矛盾纠纷的和谐化解中践行初心使命。”今年7月1日,庆祝建党101周年之际,新城法院太华路法庭全体党员在八路军西安办事处党旗下的庄严宣誓,既是一次激发全体党员干事创业激情的活动,又是一次强化“政治建院”的实践。

近年来,新城法院太华路法庭在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过程中,始终坚持强化党建统领这个核心,以党建引领法庭建设,把党建融入法庭建设,用党建推动法庭建设,将党建与审判工作深度融合,将政治学习与业务学习同部署、共推进,通过“党建+”形式,化被动为主动,不断加强司法供给,切实融入到社会综合治理体系中,并坚持以“1863工作法”为抓手,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以人民方便为切入点,立足人民和谐量业绩、人民满意看效果,在服务群众和便利群众诉讼上拼细节,充分发挥根植基层、贴近群众、了解民情的优势,构建“1+3+5”工作机制,在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多元化解纷机制构建以及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权益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为辖区社会治理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三项原则,构建业务强庭新模式

“写判决书很简单,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双方之间的纠纷。”在一批出租人诉某酒店有限公司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中,办案法官在深入了解了双方的矛盾纠纷后说道,“案件事实清楚,法律关系明确,但双方积怨较深,如果简单一判了之,后期双方可能还会产生新的矛盾和纠纷,而且也不利于区域经济发展。”于是,办案法官换位思考,既充分体会出租人想要收回房屋租金的迫切心情,又切实了解了承租人因为疫情导致经营不善无力支付租金的困境,分别站在双方立场,多次跟当事人进行沟通,耐心疏解原被告之间的对立情绪,积极践行“马锡五审判方式”,坚持用活“枫桥经验”,把“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十六字方针贯穿始终,最终在庭审中,充分释法明理,成功让多起案件达成了调解,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西安市新城区法院:“1+3+5”机制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
 

新城法院太华路法庭在案件审理中时刻注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法治轨道上明规则、扬正气、树新风,使司法审判成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实践。在审理贾某诉李某兰法定继承纠纷一案中,承办法官认为李某兰作为被继承人的母亲,倾尽毕生心血将其养大成人,付出良多,又在年近古稀时痛失独子,精神受到巨大打击。而我们中华民族向来就有养儿防老之说,独子的离世让年老的李某兰失去了照顾其安度晚年的人,所以,李某兰在继承儿子遗产时理应多分。贾某新婚燕尔,痛失所爱,亦令人惋惜。但其与被继承人毕竟结婚时日短,与被继承人并无共同打拼创业的经历。因此,法官运用中华传统价值理念,从孝道出发,同时照顾弱势老年人利益,平等保护各方权利,弘扬老有所养、尊老爱幼、维护亲情的社会主义和谐家风,倡导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优秀文化精髓。该案虽然并未当庭达成和解,但在宣判之后,原被告均多次感谢法官的悉心劝导,案件一审生效,即自行履行完毕。该案件的审理结果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达到了修复治愈家庭矛盾纠纷,弘扬中华孝文化的良好效果,后来该案又入选最高人民法院老年人权益保护十大典型案例。

新城法院太华路法庭积极强化多元解纷,大力推动诉源治理,始终坚持“部门协作,多元解纷”的思路,联合太华路司法所、太华路街道办综网中心、太华路派出所及辖区内3家律师事务所、3家法律服务所建立“萤火微光·法治联盟”,将基层法律资源由“散”变“聚”,对辖区群众关注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按照职责分工统一摸排、统一研判、统一处置。如今,法治联盟已经成为太华路地区社会治理和诉源治理的重要力量,为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

五项举措,延伸司法服务职能

“没事就来法官工作室,学习法律知识,做一个守法的公民。有事也来法官工作室,你的问题法官都能帮你解决。”新城法院太华路法庭辖区刘大妈说。

“法官工作室”进社区,打通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新城法院太华路法庭为进一步延伸司法服务职能,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审判工作向纠纷源头化解延伸,今年8月底,在含元殿社区挂牌成立了“法官工作室”,并与辖区残疾人联合会协调成立“法官工作室”, 有针对性地开展普法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救助工作,力争将矛盾化解在源头,力促矛盾不出小区、不出社区。对于进入法院诉讼的纠纷案件,通过法官工作室的工作平台,整合街道办、居委会、司法所、派出所等各方力量,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多元解纷机制,切实发挥群众家门口“小法庭”的社会治理“大作用”,打通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为人民法庭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发挥重要作用。

巡回审判进社区,实现案件审理与群众普法的有机结合。“真没想到法院能这么为我们老百姓着想,来家门口开庭,不仅节省了我们的时间,还让我切身体会到法院对老百姓的真情实感,让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司法服务的便民、利民。”

今年9月新城法院太华路法庭法官在辖区某小区开庭审理一起因楼上漏水引发的邻里之间的损害赔偿纠纷案件,庭审结束后,原告拉着法官的手感叹道。此次庭审,采用的是“审理+答疑”的方式,不仅为业主们现场答疑解惑,还向业主们宣传邻里纠纷相关法律知识,发放“邻里纠纷典型案例”,就近为当事人解决纠纷,着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近年来,新城法院太华路法庭积极开展巡回审判进社区,将抽象的法律规范与社区活生生的案件进行合理链接,实现了案件审理与群众普法的有机结合。

引入心理辅导团队,联合开展“心理、法律双干预”。为了更好化解当事人的心理症结,理性解决纠纷,修复情感裂痕,新城法院太华路法庭在案件审理中,积极引入专业心理辅导团队,开展“心理、法律双干预”,根据当事人需要,指派专业社工、心理咨询师为其提供咨询服务。在审理徐某诉张某离婚纠纷一案过程中,由专业心理咨询师参与庭前准备工作,引导原被告双方敞开心扉,将多年来在婚姻家庭生活中因彼此观念、性格方面的差异,导致的夫妻感情不和睦和子女教育方面出现的问题真情倾诉,并逐一进行心理疏导,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和方法。在庭审中,又通过细致的心理工作,充分释明法律规定,宣讲中华传统优秀家风,治愈了原被告之间的对立,修复了双方之间的误解和疏远,原被告表示愿意继续共同生活,不仅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更弘扬了文明和谐的家庭伦理观,促进了家庭和谐、社会稳定。

引入关工委,联合做好未成年人教育、普法工作。为了做好未成年人的教育和普法工作,新城法院太华路法庭在审理涉未成年人案件时,联合新城区关工委共同做好司法延审服务。今年7月,在审理一起健康权纠纷案件时,因原告与五名被告均系未成年人,主审法官邀请区关工委工作人员全程参与审理,庭后积极开展教育引导,附上法官寄语,用真情实感诠释判决之外的人生道理,让他们感受法律威严的同时也能领悟到法律的温情和人文关怀,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开设防范养老诈骗小课堂,揭露诈骗手段,做群众财产的保护者。为了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新城法院太华路法庭还积极开设防范养老诈骗小课堂,依据审判经验和相关典型案例,采用讲群众身边受骗故事,揭露诈骗手段,提高群众防骗拒骗的意识和能力,用实际行动保障群众的财产安全。

所有的努力都有回报,所有的付出都有收获。新城法院太华路法庭获评全省“达标法庭”后,再次被评为“西安市枫桥式人民法庭”,就是对该庭法官干警奋斗结果的见证。

接下来,新城法院太华路法庭将继续秉持司法为民的宗旨,面向群众,扎根基层,以人民满意为目标,以“1+3+5”工作机制为抓手,继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守正创新,勇毅前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并通过“政治建院”“业务强院”“文化融院”“活力兴院”“团结治院”“幸福在院”的“六个院”建设,高质量推进各项工作,为辖区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法治力量,用实干实绩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