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融媒好声音
办案法官不厌其烦“隔空”执行,案款终于到位
2023-04-23 09:46:45 本文来源:吴堡县法院

   一位从未与执行法官见面的被执行人王某,突然给吴堡县法院执行法官打来电话,告知其已将15312.5元执行案款打进法院执行专户,并向执行法官表达了歉意,请求法院解除对其名下的银行卡、微信、支付宝、限制高消费等强制措施。

这起“电话执行”的案件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2013年8月,王某购买车辆时因资金周转困难,从榆林市某汽车贸易公司处借款33000元,并向其出具借据一份,双方约定了借款期限以及利率,借款到期后王某归还了18000元本金后再未偿还欠款,汽车贸易公司遂诉至吴堡法院,双方达成还款协议,但法院的调解文书生效后,王某仍拒不履行还款义务,申请人遂向吴堡县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干警依法向王某短信送达了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限制高消费令等执行文书,但被执行人王某未在规定期限内报告财产也未偿还欠款。“总对总”银行查控系统也反馈,被执行人王某的银行账号存款余额不足400元,也无其他财产线索,申请人也无法提供被执行人的行踪。执行干警通过其亲友多方打听王某的下落,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打听到被执行人在内蒙古鄂尔多斯打工的消息,并与其家属获得了王某的联系方式。

执行法官考虑到该案执行标的小,异地执行不仅大大增加执行成本,且无法确认王某在鄂尔多斯具体打工的地方,草率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更容易让王某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案件的执行。基于这样的出发点,承办人员决定用电话隔空“牵线”,多次电话联系王某,从居中的地位与其交流,讲法明理、趋利避害,要求其尽快履行生效文书,王某先是拒接电话,后又以手头没钱、外地打工等多种理由推诿。承办人员见其消极履行还款义务,却没有表现出极端规避执行、抗拒执行的行为,说明他对司法机关的执行是心存理解和畏惧的,便主动添加了被执行人王某的微信,在微信中对其多次进行劝导,告知其不履行生效文书的代价及其严重后果。

通过与被执行人二十多次的“隔空”电话沟通,执行干警的坚持不懈终于感化王某,其表示会积极主动筹款,愿意一次性将剩余15000元欠款及案件受理费187.5元、执行费125元转到法院执行专户,申请人也自愿放弃利息。案款到账后,执行干警又及时将该笔钱向申请人的代理人发放,至此这起借款纠纷案顺利执结。

本案执行过程中,承办人员与被执行人自始至终未曾谋面,但是通过语言的沟通,短信和微信传递信息,司法的善意、强制力、公信力也已经有效传达至被执行人。“执行工作同样需要真切地体谅每一个案件当事人,只有采取有效的沟通,才能有助于赢得当事人的信任,只有 ‘接地气’,工作才能开展得更加顺利,本案的整个执行过程,我们与被执行人素未谋面,但案件得以顺利执结,这也是善意文明执行很好的一个例证。”结案后,执行干警说出了自己切身的体会。

相关阅读